菠菜馅饼菠菜用烫吗-菠菜...
2022-04-24在家清洗贝类时,除了要用刷子将外壳清洗干净以外,最重要是让它们吐出肚子里的泥沙,然后用这些海鲜贝类煮汤、清蒸口感才好吃,一般从从外壳上看,贝类看似都差不多,精美美食站今天就教你快速分清不同贝类海鲜以用家常制作方法。
1、文蛤
文蛤是最常见的贝类,大小一般为2.5公分,壳顶凸出,壳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外壳比较厚、表面平滑,有白色、深褐色和米色等多种颜色,外壳上还有许多斑纹,比较常见的是从壳顶开始延伸出扇形的纹路。
最佳烹调方式:肉味鲜美,适合蒸蛋、煮汤、热炒、烧烤。
提示:人们常说的蛤蜊,其实是双壳纲软体的总称,指生活于浅海底的一类贝类,有花蛤、文蛤、蚬仔等品种。
2、花蛤
全名叫菲律宾帘蛤,花蛤体型小,外壳呈三角形,外壳顶部稍突出,背缘靠前方处稍微向前弯曲。外壳的颜色花纹变化很大,白色、黄色或浅褐色都是常见的颜色,有的带放射线、条纹、大斑点或深褐色锯齿花纹,外壳表面光滑,壳内侧也呈光滑状,为白色,稍带橙色,有时壳顶下部会呈紫色。宽厚棕色的椭圆拱形贝肉延伸至后边缘的一半,肉质清甜、无腥味。
最佳烹调方式:最常见的是酒蒸花蛤,不必加任何调味料,就能吃到原始的自然鲜甜味。
3、蚬仔
又名蜊仔。是花蛤的一种,蚬仔体型只有指头大小,壳较坚硬,外形呈扇形,最明显的特征是外壳布满凸起的横纹,外壳呈淡淡的土黄色。蚬仔的生长环境为淡水,因此吐沙时要浸泡于清水中。和花蛤相比,鲜味更浓,肉质更丰富嫩滑。
最佳烹调方式:煮汤、快炒、蒸煮、腌渍、凉拌菜。新鲜的蚬仔蒸后腥味不明显,也可加少许姜丝以去腥。
蜊仔和蛤仔的区别
蜊仔是蚬的俗称,生长于淡水中,体积小,颜色偏黄。
蛤仔是文蛤的俗称,生长在海水中,体积比蚬大,颜色深。
两者的生长环境不同,烹调前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4、青蛤
又名环文蛤、赤嘴仔、赤嘴蛤。环文蛤的形状比文蛤浑圆,呈圆形,外壳长为3-4公分;壳顶凸起,外壳有环状花纹,壳的边缘为紫色。肉质Q弹,煮后斧足呈橘红色。
最佳烹调方式:水煮、快炒和煮汤。
5、山瓜子、海瓜子
山瓜子又名沙瓜子,外壳长约5公分,外壳偏扁,壳表面的环状花纹明显凸起,斧足肥大呈红色,口感爽脆、腥味淡。
海瓜子学名叫虹光亮樱蛤,形状接近扇型,壳薄而透明,外壳呈黄褐色或绿褐色,壳顶至后缘有放射纹和波状花纹,颜色为棕色或紫褐色,肉质很嫩。
海瓜子和山瓜子风味差不多,区别在于海瓜子肉质肥厚,适合蒸煮或汆烫后再加入蒜头、九层塔、辣椒热炒。
6、贻贝
又名孔雀蛤、淡菜、翡翠贻贝、青口、海虹。
淡菜外壳呈青黑褐色,外壳最外缘的颜色比较淡,形状色泽就像孔雀开屏一样漂亮。
判断淡菜是否被冷冻过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拿着外壳,如果贝肉下垂松动,就代表此淡菜曾被冷冻过。
淡菜因生长环境不同会有所差异,一般国产的体积小、肉色呈深橘红色;进口的淡菜体积大,肉色偏白或浅黄色。
如图左为新西兰淡菜,右为国产淡菜。
最佳烹调方式:是西式料理的常见食材,中式做法中适合清蒸、烘烤、快炒或煮汤。因本身带咸味,烹调时不必再另外加入盐。淡菜忌烹煮过久,否则会导致肉质失去弹性。
贝类种类多样,生长环境各不相同,但挑选方式基本一样。
看:两片外壳完全闭合的为新鲜的贝类,如果开开是受伤的贝类。
敲:手拿两个贝类互敲,如果发出扎实的声音,代表是新鲜的贝类。
闻:无异味的才值得购买,如果已死亡的贝类会发出臭味,不宜选购。
1、文蛤泡盐水可加速吐沙?
盐水不会强化贝类的呼吸作用,无法加速文蛤的吐沙速度。因此把生长于海水的文蛤或生长于淡水的蚬等贝类放进盐水中,并不会增加文蛤或其他贝类的吐沙反应。
2、盐可让贝类肉质更鲜甜
虽然盐水无法增加贝类的呼吸作用,但可以提高贝类的鲜甜度。如果把文蛤浸泡于自来水中,呼吸作用会带出壳内的沙子,同时释放出其里面所含的胺基酸,肉质就没那么鲜甜,而加点盐可保持鲜甜味。不过市面上的文蛤和蚬一般都已经过处理,含沙量大为减少,因此买回后吐沙的时间不必过久,浸泡10分钟后加入少许盐即可保鲜。
提示:蚬的生活环境为淡水,因此只需加半小匙的盐就已足够,不可多加。
a、蚬水中加铁汤匙
自来水中放进铁汤匙,铁在水中产生氧化作用需消耗水中的氧气,蚬会因缺氧增加呼吸量,这样就把它里面的沙子带出来。
b、文蛤浸泡淡水
文蛤宜浸泡于淡水中。文蛤的生活环境为盐水,本身盐分高,如果加入淡水会稀释其本身的盐分,出现排水反应,这样其里面的沙子就会跟着排出。
c、蚬和蛤均适用的妙招:加几滴油
在浸泡水中滴入几滴麻油,可加速文蛤和蚬的吐沙速度。因为麻油有隔绝水面和空气接触的作用,水里的含氧量减少后,文蛤和蚬均会加速呼吸作用。不过因为油脂不易清洗,浸泡过后的锅和贝类的外壳上都会油油的,怕麻烦就不要使用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