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模米兰达5:2瘦身法 ...
2024-02-20今天要说的是东坡肉就不得不说苏东坡先生的故事,东坡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还对川菜饮食文化对全国的创造性传播有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东坡肉。那大家知道东坡肉的来历吗?东坡肉是哪里的名菜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川菜,在巴蜀地区并不是自古以来就一直爱吃辣,大家都知道辣椒也是在三百年前才传入中国,而川菜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重口味发展史,曾经一度,巴蜀地区是非常喜欢吃蜜的,任何食物里面都要加上蜜糖,根据文献记载秦汉以后第一次记录四川地方口味的文献见于魏文帝曹丕的《与朝臣诏》:“新城孟太守道,蜀睹豚鸡骛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着饴蜜。”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驻守新城郡(今湖北房县、竹山一带)的孟达太守说:巴蜀人嫌猪、鸡、鸭的肉味太淡,喜欢在菜肴里加糖和蜜。蜜是古代烹饪里常常使用的调料,从春秋到宋,蜜都广泛地作为菜肴烹调的重要作料掺合在菜肴里。上一段提到蜀人的肉食烹调里使用大量的蜜,左思《蜀都赋》:“蜜防郁毓被其阜”,盛赞蜀地漫山遍野都是采蜜的蜂箱,这就为古典川菜大量使用蜜调味提供了物质依据。《老学庵笔记》谈到苏东坡嗜蜜:“一日,与数客过之,所食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每多不能下箸。惟东坡亦嗜蜜,能与之共饱。”估计东坡先生因为青少年时期在四川习惯了食物添加剂中重蜜的口味,后来把这种习惯带到他宦游和流放的天涯海角,因而使其他地方不习惯重蜜口味的人感到吃惊。
而东坡肉最初源自与东坡先生的祖籍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这算是苏轼第一次有记载的做了东坡肉。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加上经历时代和朝代变化,佐料以及风俗的变化,东坡肉形成了多样化的做法,成为了一道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都经典的传统菜肴。
一块小小的肉,印刻在一个人的味觉中,最终传递到全国各地,成为一道历史名菜。小小的肉,一点点的美味的背后也是串联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伴随着一块肉,一份味道,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传递着我们的文化,信仰。